索引号: bxsjyj-2021-00190 发布机构: 本溪市教育局
信息名称: 印发本溪市教育局葡京国际官网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主题分类: 市教育局规范性文件
发布日期: 2021-11-25 成文日期: 2021-11-25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印发本溪市教育局葡京国际官网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1-25 21:40:23 【字体:

各县(区)教育局,葡京国际官网各中小学校:

现将《本溪市教育局葡京国际官网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县(区)教育局、葡京国际官网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本溪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2.本溪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指导小组

3.本溪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行动研究基地校名单

本溪市教育局

2017年6月13日


本溪市教育局葡京国际官网全面深化义务教育

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教育部葡京国际官网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辽宁省教育厅葡京国际官网《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的通知(辽教发〔2016〕91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深化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按照省教育厅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就全面深化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眼学生应具备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目标统领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紧紧围绕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依靠深化改革着力破解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坚持理念先导和改革行动相结合,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改革实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在改革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

坚持系统设计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整体规划课程实施的各要素和各环节的改革,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集中攻关,重点推进。

坚持大胆试验和科学管理相结合,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适应新变化、新要求,大胆试验,勇于创新,注重制度建设,加强指导和引领,强化课程实施管理。

三、主要目标

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统筹整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地方课程综合化建设、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

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增强课程意识,加强课程管理,注重制度建设,构建义务教育课程与质量管理运行的长效机制,提高校长推进课程改革的执行力和领导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加强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增强课程标准意识,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进一步发挥课程整体育人的核心作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四、实施策略

(一)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突破各类课程和学科之间的壁垒,全面梳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中重复交叉脱节错位的内容,提炼课程主题,整合相关课程内容,研究与探索“全课程”整合教学、“主题式”学习活动等,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标准要求,增强课程的连续性。

1.统筹国家课程

①突出德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德育目标融入于学科教学之中,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把德育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班团队活动(少先队活动课程)、各类专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学校文化建设、重大纪念日及传统节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校风、学风、班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课程综合育人的核心作用,构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②调整外语教学。2017年秋季小学入学新生,外语课程起始年级为三年级,其他年级保持不变。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以开设第二外语。

③加强科学教育。从2017年秋季开始,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始开设科学课程,每周1课时。

④突出“健康第一”。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每天“阳光体育活动1小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安排好集体锻炼、大课间、广播操、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树立“全程健康观”。

⑤加强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应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毛笔字);其它年级间周安排一节书法教育。中小学在美术等课程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也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⑥强化实践课程。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确保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上,增加学科实践活动。在保证课时不被挤占,不增加学科总课时的前提下,各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各学科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科技普及、公益性劳动等活动。

⑦促进课程衔接。促进不同学段课程衔接,可选择不同的课程安排。根据我市实际,初中物理可前置到七年级,化学可前置到八年级,地理、生物学科维持原来不变。各校在选择时,应注意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调整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学生的课业负担。注意地方课与国家课程衔接。

2.整合地方课程

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由省情教育和专题教育两部分内容组成。省情教育是体现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综合性课程。包括省情通识和区域特色两部分内容,省情通识部分由省里统一组织编制;区域特色部分体现各地的地域特点,我市将制定区域特色部分指导纲要并编写教师、学生用书,报省教育厅审定后使用。专题教育是落实国家和省里对中小学开展各类专题教育的要求而设置的课程。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领域,整合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贯穿于九年义务教育始终,由省里统一组织编制。

地方课程课时安排。地方课程一至六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总课时为523课时。地方课程的课时,在落实省里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的前提下,可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课时统筹使用,灵活安排。

地方课程的实施应以主题课、综合课、实践活动为主,防止“学科化”倾向。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地方课程的实施,学校要全面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保证地方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地方课程教材由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列入我省中小学用书目录,供学校选用。未经认定的地方课程与审查未通过的教材,不得进入学校使用。

3.完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办学宗旨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树立立德树人的课程观,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校本课程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促进每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特长发展。二是坚持教师为主的原则。要落实教师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坚持发展学校特色的原则。要充分汲取学校在以往办学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传承本校文化,发挥资源优势,挖掘自身潜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彰显学校的办学风格,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四是坚持统筹整合的原则。要按照规定的校本课程课时,统筹安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打破三者之间的壁垒,充分发挥课程综合育人的核心作用。

学校要基于自己的办学和特色,调查分析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分析教师情况,全面了解教师的素养、能力、特长、优势;分析教育资源,全面了解校内外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状况。在此基础上确立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方向和项目。学校要在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中广泛征集校本课程建设的内容、项目意见的基础上,对征集的项目进行筛选,最后确定拟建设的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要制定工作方案,编制课程指导纲要。制定方案包括确定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纲要等内容,把校本课程纳入到学校整体课程计划之中。课程纲要是教师和学生落实校本课程的依据,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具体的课程名称、课程类型、主讲教师、授课时间、授课对象及条件等。学校要将《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在实施前的一个学期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校本课程实施后,学校每学期末要主动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有关实施情况。

成立本溪市校本课程(教材)审定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市校本课程(教材)的审定指导工作。

4.课时灵活安排

增强课时安排的灵活性,为学校课程改革创造条件。坚持“底线思维”原则,建立课时底线,给学校葡京国际官网的教学自主权。依据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不减少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平均周课时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发展、课程实施的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校积极探索长短课、周课、跨学科课、跨年级课等不同方式,科学、灵活地安排课时。

(二)坚持制度创新,建立课程与教学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

5.加强课程与教学质量管理。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和质量管理观,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坚持制度创新,把课程与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紧紧抓住教学质量生成的各要素和各环节,整体优化教学质量管理,树立“靠制度去管理,靠机制去运行”的管理理念,形成制度动力,产生机制效应,推动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方式转变,建立全面、全程、全员的课程与教学管理运行长效机制,提升学校课程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

6.强化主体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在建立课程实施保障体系的前提下,学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主体。应不断增强校长的改革意识,强化校长的课程意识,提高校长的课程执行力。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应逐步建立健全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实现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

7.大力推进课程实施管理评价。建立并实施学校课程评价管理制度,加强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强化学校课程管理的自我评价、自我发展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要抓住课程改革过程的节点,及时开展阶段性评估;针对课程改革的突出问题,及时开展专项评估,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约束、反馈、激励的功能,保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三)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8.研究制订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赶进度、不增难度,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9.改革教学组织方式。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实施多形式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研究和探索适应课时灵活安排的教学组织形式。

10.深化教学方式改革。进一步树立先进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依据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标准,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交往互动、平等对话、沟通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文化。

11.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正确处理各种学习方式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1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13.大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完善教学设施设备,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利用课内外、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建设市、县(区)、学校三级课程资源库。

(四)深化学业评价改革,充分发挥育人导向作用

14.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理念,建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真实、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15.深化考试制度改革。深化义务教育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明确学业考试的性质,规范考试内容范围,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命题质量评价标准,加强试题质量评价,提高考试命题质量。积极探索多样化考试和成绩呈现方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领导力。成立本溪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县(区)教育局和直属各学校要成立课程改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各方职责,加强对县(区)及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指导学校制订课程方案和学校课程规划,进一步落实学校在课程开发、课时安排、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自主权,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确保课程改革有序进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及时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汇报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及重大问题,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争取财政、人社、文化、媒体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2.健全工作机制,积极、科学、有序地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健全课程改革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课程改革专题调研,建立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指导机制;加强课程改革的专项督导,开展课程改革的阶段性评估,建立课程改革的专项督导评估机制;充分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定期开展优秀课程改革成果评选和教学名师评选,建立课程改革的表彰激励机制;把课程改革成效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的约束性指标,建立工作绩效考核机制,真正把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二)加强专业引领,开展专题行动研究

3.加强专业引领。成立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整合教研、科研机构和课程研究专家等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决策咨询、专业引领作用,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4.建立研究基地。建立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行动研究基地,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员、校长、专家学者力量,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行动研究,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引领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全市拟建立26所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行动研究基地校(见附件3)。

(三)加强质量监测,推动课程改革发展

5.认真组织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及省监测评价工作,成立本溪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和建设相应专业团队,提高监测相关工作的能力水平,保证监测工作的真实性、规范性、安全性。

6.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学习和掌握解读监测结果报告的方法,用好监测结果,以问题为导向,推动课程改革深入进行,增强课程改革的针对性。

7.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测观,明确质量监测的目的,注重教育质量的过程管理,坚决禁止以“质量监测”名义进行区域性“统测”。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培训工作

8.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解决教师有编不补、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9.强化问题导向,加强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改进培训模式,针对课程改革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性培训,破解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难点,强化教师课程标准意识,掌握学业质量标准要求,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10.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树立“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教研理念,针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着力组织教师个人进行教学反思、教师集体合作、学生有效参与、专家指导引领,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大力开展网络教研,建立开放性教研平台。

(五)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11.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专用教室、图书馆、活动场地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提高利用率,加快“数字校园”、“书香校园”、“健康校园”、“美丽校园”、“文明校园”等建设,为有效实施各类课程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

12.积极把握课程改革的话语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先进的理念引领各种媒体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传播宣传课程改革;继续办好家长学校,理清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界定与权限,促进家校合作,促进社会与学校协调,增进家长和社会各界对课程改革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为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附件1:

本溪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杨春友(本溪市教育局党委书记)

张文辉(本溪市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尹晓伟(本溪市教育局副局长)

栾 兰(本溪市教育局副局长)

王 月(本溪市教育局副局长)

王 波(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组 员:

张尚祥(本溪市教育局体卫艺处长、副局级调研员)

孙志艳(本溪市教育局义教处处长)

唐宏光(本溪市教育局人事处副处长)

金晓东(本溪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

夏冬梅(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宋兴久(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刘奎全(本溪县教育局局长)

王世宇(桓仁县教育局局长)

陆长吉(平山区教育局局长)

沈建国(明山区教育局局长)

韩殿辅(溪湖区教育局局长)

姜 莉(南芬区教育局局长)

附件2:

本溪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指导小组

组 长:

尹晓伟(本溪市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

王 波(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孙志艳(本溪市教育局义教处处长)

夏冬梅(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宋兴久(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组 员:

王黎明(本溪市教育局义教处副处长)

刘 超(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中教部副主任)

冷长生(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小教部主任)

马 涛(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师训部主任)

李世平(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主任)

周普博(本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马成功(桓仁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宋桂英(平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马肇喆(明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白立冰(溪湖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丁淑玲(南芬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附件3:

本溪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行动研究基地校名单

1.本溪市第5中学

2.本溪市第8中学

3.本溪市第12中学

4.本溪市实验中学

5.本溪市第22中学

6.本溪市第24中学

7.本溪市第26中学

8.本溪市第27中学

9.本溪县第2中学

10.本溪县第3中学

11.本溪县草河掌中心学校

12.桓仁县东山中学

13.桓仁县沙尖子学校

14.桓仁县实验小学

15.本溪市实验小学

16.本溪市北星小学

17.平山区群力小学

18.平山区民生小学

19.平山区桥头中心学校

20.明山区东胜小学

21.明山区实验小学

22.明山区联丰教育联盟

23.溪湖区实验小学

24.溪湖区河畔小学

25.南芬区苗可秀学校

26.南芬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