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京国际官网

您的位置:葡京国际官网 >招生考试>心理辅导>详细内容

孩子在学校“惹事生非”怎么办?| 关注正面行为,打破恶性循环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18 13:48:12 浏览次数: 【字体:

有一天,凯被老师请出教室,送到了Mark的办公室。据老师的描述,他在教室里扰乱课堂秩序,被老师制止以后更加歇斯底里。

凯刚到办公室的时候,紧闭着嘴唇,双臂紧抱,身体语言非常抗拒。一同来到办公室的,还有他的双语班主任。

Mark问凯:“你现在感觉怎么样?”(How do youfeel?),凯紧闭着嘴不说话。

Mark对凯说:“你看起来很紧张,咱们先一起做三个深呼吸放松一下吧。”

凯很抵触地说:“我不做,又是那些老东西,在我以前的学校他们也总是让我做深呼吸。”(因为一些问题行为,凯被上一个国际学校劝退了,转到了这所学校。看来,他在课堂上情绪失控不是第一次了。)

Mark说:“好的,不过我得先做三个深呼吸。”

然后Mark就闭上眼自顾自做了起来,凯竟然也跟着做。等做完了,Mark又问凯现在感觉怎么样,他说平静多了。

接着,他们开始聊在课堂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通过凯的描述和双语班主任的补充,Mark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

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个任务,凯先做完了并举手示意,但是老师并没有注意到。等差不多一大半同学完成以后,老师点了另一个同学做展示。在那个同学刚站起来的时候,凯却大声说:“他那么笨,他的答案肯定不对。”教室里传来低低的几声嬉笑。老师严厉地制止了凯,他开始变得非常情绪化,发作起来。班主任只好将他带到了Mark的办公室。

为了更好地了解凯的状况,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班主任向Mark介绍了葡京国际官网凯的情况——父母都非常忙,父亲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很少能顾及到他。他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但妈妈也非常忙,有时候晚上很晚才能到家,晚饭有时只有他和保姆两人。凯资质聪慧,在幼儿园的时候是公认的非常聪明和有前途的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眼里,上某知名小学毫无问题。然而凯在面试中发挥失常,进入了某个国际学校;但是因为类似上述行为频发,被那个学校劝退了。

寻求关注:问题行为的功能之一

从凯自己的描述和老师的补充中,可以确定凯的行为中有这样一个重要功能:寻求关注。

  • 凯一做完题,马上就举手了,希望老师注意到他第一个完成。但老师并没有给以凯期望的关注,不像在幼儿园,当他第一个完成时,老师总是夸他聪明之类的。

  • 凯在幼儿园曾收到了老师格外的关注和诸多表扬,但到了小学以后,环境和老师的改变,造成了关注上的巨大反差。

  • 同时在家中,父母都很忙,凯没能得到足够的正面关注。

但是,凯的问题行为正好解决了他对被关注的饥渴:

  • 课堂上的挑衅行为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即刻关注。

  • 进而老师会请家长,向妈妈告状,妈妈得放下自己的工作来管他, 凯又从妈妈那里获得了额外的关注。

  • 妈妈还会打电话向爸爸告状,所以也从爸爸那里获得了额外的关注。(妈妈总说,如果你再不好好的,就把你爸叫回来管你。所以有时爸爸甚至得周末专程飞回北京来管教他。)

简单的说,凯的问题行为帮助他获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被关注,而且非常高效。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似乎并不在意是正面关注还是负面关注;因为有没有被关注比得到什么样的关注更重要,就算是负面关注——被训斥、被唠叨、被不断提醒和被惩罚——也比被生命中的重要的人忽视要强得多。

寻求与父母的互动是婴幼儿的基本生存本能,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来形成安全感和自尊。

孩子在学校鈥溔鞘律氢澰趺窗欤縷 <wbr>关注正面行为,打破恶性循环

对于孩子而言,获得关注是生死存亡的事情,是生存本能。

同样,对于凯而言,被关注是他的本能需求。然而在家庭和学校中,他都无法获得被关注的满足,因而陷入了寻求关注的“恶性循环”。

孩子在学校鈥溔鞘律氢澰趺窗欤縷 <wbr>关注正面行为,打破恶性循环

寻求关注的“恶性循环”

这个循环中,凯的“负面行为”获得了预期效果——受到了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因而被强化。家长与老师总是在回应凯的“负面行为”,这也是他总是制造“麻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更糟糕的是,学校和家长的一些惩罚手段则可能进一步剥夺凯获得关注的机会,同时带来了感情上的疏离感,这又加重孩子对被关注的渴望,进而触发更深一层次的负面行为;当父母/老师对凯的“负面行为”反应疲劳以后,他的负面行为也会升级。

秘密约定:打破“负面行为”的恶性循环

也许有些家长会觉得灰心,因为工作原因,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关注,但现在孩子已经长大了,明白了又有什么用呢?其实不然,家长和老师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问题源头入手,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帮孩子改掉问题行为;所不同的是,给予关注的方式需要根据孩子年龄不同而做出调整。(点击这里,查看打破“恶性循环”五步法

既然这些问题行为的起因是对关注的渴望,那么我们可以在与孩子的互动中,给予孩子足够的正面关注;当孩子的被关注需要获得了满足,问题行为也就自然消失了。严厉的惩罚虽然也能够使问题行为消失,但是只是暂时的;因为源头上的起因没有解决,一种问题行为被压制了,会换成另一种形式继续表现出来。

从根源上打破恶性循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即给予孩子所需的正面关注,同时尽量减少对负面行为的关注和回应。

具体怎么做呢?回到凯的故事。

Mark对凯说:“听起来你并不喜欢你以前的班,那么你心目中的班级应该是什么样的?”

Mark说他非常爱自己工作的这个学校,也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学校和班级是什么样的。在这种平等和宽松的氛围下,凯并没有觉得自己是被叫到办公室挨训的,所以也没有什么敌意,很自然地承认了自己刚才的行为并不符合自己设想中的理想班级。

然后,Mark问凯:“你觉得自己能够坚持多长时间而不发生这样的行为?”

凯想了想,犹豫地说:“半个小时?”

Mark:“我们先约定十五分钟,你现在回教室继续上课吧。不过,我们有个秘密约定,过会儿我会再去你们的教室,如果你很好地坚持了15分钟,我会在你能看到的位置摸摸自己的鼻子,这是我对你的感谢,因为我们在一起把这个地方变成自己理想的学校。不过我不能总待在你的教室,所以我会把我们的秘密约定告诉你的老师,请她也参加。”

当Mark随后去教室的时候,凯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看到Mark在教室门口站着摸了摸自己鼻子的时候,他开心地笑了。

正面关注的4点TIPS

从凯的故事,可以总结以下四点:

  1. 确定共同认可的正面行为。在没有敌意的环境中,孩子其实也很讲道理,他们的成熟和理性或许会惊艳到你。对于负面的行为,请通过描述相对正面的行为来表达。

  2. 让孩子自己设定,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对于孩子而言,自己设定目标去努力遵守,要比被成人要求遵守某个目标有意义得多,也更有成功的可能。

  3. 在孩子设定了时间以后,成人可以适当调整。先约定更短的时间,降低无法达成的风险和压力,随后再把间隔慢慢增加,直至不再需要这样的“秘密约定”。

  4. “秘密约定”在于让孩子感觉自己很特别,获得了额外的关注。这个策略对于“寻求关注的问题行为”短期内特别有疗愈效果。;而且,这也让孩子感觉是和成人一起在为某个目标努力,而不是被管教的角色。

或许你会问,凯以后怎么样了,难道就这么一次他就转变了?当然不可能,凯以后也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也再次在教室里大发脾气,不过程度和频率都比过去轻多了也少多了,在班级里也慢慢有了朋友。Mark从此是他的一个特殊的大朋友了。Mark还会不时地去他教室门口看看,在楼道里碰到凯也会和他闲聊两句。这样的关系,帮助凯获得了父母和老师之外的其它成人的关注,也教会他在社交场合下得体的应对。

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凯的问题,需要父母和老师一段时间的合作。虽然对于事业上升期的父母而言,事业和家庭的平衡永远是个难题,但对于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而言,来自父母足够多的正面关注非常重要。